我是認真的、認真的認為杜福明一生棒球路可以拍成一部電影,或許電影名稱就叫《杜仔!》影片從電腦螢幕上鄉民取笑他曲球理論的畫面帶起,然後跳接到1984年奧運銅牌戰,投手丘上的他成了臺灣奪牌的大英雄。落差很大的畫面感,這種電影的開場應該很吸引人才是,但我知道現實是沒有人會對他的棒球故事有興趣,即便家裡昨晚剛挖出石油或對中六個號碼的人都不會去做,不要說影像,連文字大家都懶得寫,呃~除了我以外。該怎麼說杜仔的棒球電影故事?這故事不是「根據事實改編」更非「如有雷同純屬巧合」,那是百分百的真實。 (圖片來源:RunRunHu) 既是真實故事就沒有半分虛假,那麼杜仔的電影是無法歸類成青春校園類。南英商工是他人生成長很重要的時期,但校園電影常見的爬牆、蹺課,外加幫派集結打架鬧事的橋段,他一概沒發生過,雖然我從不覺得他是那種在師長眼中會唸書、循規蹈矩的好學生,但沒關係,我們要講的是棒球故事,所以講講棒球吧!這可以直接跳到勵志電影了。一開始的畫面是,南英棒球隊時期的杜福明,白天練完球後還有「家庭作業」要完成,帶著訓練後破損的球回家,想辦法把紅線再穿補回去,每顆球都得用針穿過球皮表面、再來回交叉、後用力拉緊,針不是工廠專業的,線也不知哪湊來的,總之,教練說、學長也說明天第一節上課前要交出,即便熬夜不睡覺也要搞定它,所以不止一次補到打瞌睡刺到手指頭才驚醒,如果是電影畫面的話,不知導演會把鏡頭先停在杜仔的臉上還是他的手上,或是杜家那昏暗無比的淡黃色小燈泡?以上情節顯示出七、八零年代臺灣經濟雖然起飛中,但要價不菲的棒球還是球隊很大的負擔,「新三年、舊三年、縫縫補補又三年」大概是那些年使用球的狀態,這樣的時代背景,如果能加上一些當時臺南街道及服裝,配上七、八零年代的老歌,像王傑的嗓音就很對味,那根本就是懷舊片了,一如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應該可以拉些同時代觀眾的票吧?不過棒球還是勵志情節最吸引人,可是勵志電影不是都該有什麼跑步、揮汗訓練的情節嗎?像《洛基》一樣一直跑、一直跑,最後還衝上臺階高舉雙手那樣感動人心?有的有的,很難套用杜福明現在的身材去想像,他在南英時代球技是跑出來的。從南英校門口跑到安平工業區,直線距離不算太長,但如果是和摩托車比衝刺的話,那就很有什麼了,每天練完球杜福明自我加強的項目就是來回跑這一段,而且是和機車比速度,衝到兩腿發軟為止,這符合運動電影該有的畫面感了吧?如果你是導演,你會如何運鏡拍這段,拍得讓人看了熱血奔騰。我小時候極愛功夫片,這類電影有個慣用模式,即男主角一開始會受到欺負,可能是仇人或其他阿狗阿貓,他不甘心受辱發誓要復仇,所以下決心苦練(中間或許有遇到看起來很不起眼的高手相助),一開始練得2266但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,後來愈練愈強,最終成為一等一高手,結尾就是場大對決的戲碼,當然贏的必定是男主角,這種戲的套路一成不變,最奇怪的就是看不膩。杜福明在南英沒受到什麼人欺負,他那個長相應該也不會有才是,但他練功的過程其實就和復仇路差不多,每天就是一直練一直練,從半成熟的球技到高二即入選國家隊一員,如果當上國手是代表成功的話,那麼杜福明是成功的,半夜補破球、安平工業區狂衝刺、游擊區不斷接來球、打擊區不斷揮擊,少棒、青少棒前兩階段沒什麼知名度的他,總算讓人注意到了,他沒有打敗仇家,他打敗的是過去的自己。不過這種勵志電影偶爾也會穿插些搞笑片段,那時南英的總教練是以治軍嚴厲著稱的吳祥木,選手畏懼吳總是很自然的,如果吳總不在了,那貓走掉了,你猜老鼠會不會造反?就那麼一天吳祥木也想了解一下,
新娛樂城
這群小朋友如果他不在球場督導,那會是什麼樣景況?他很好奇,所以吳總找了一天對大家說我有事離開一下,他走出校園過幾十分鐘後,再從另一頭繞回來,然後躲在一角看這些小鬼在搞什麼,結果吳祥木看到的是,嗯!應該說是跟看到幼稚園小朋友差不多,一群人追著另群人跑,就這樣滿場跑,然後追的人假裝手拿機槍掃射。好吧!我就說了,那個球員就是之前我寫過的前興農牛總教練王俊郎,他一邊跑一邊還發出「噠噠噠噠噠」機槍連發的聲音。「xxx我該出來了」吳總心想就立刻衝出來,結果王俊郎玩過頭了,他的「機槍」還在掃,根本沒看到總教練出現,就雙手對著他還在「噠噠噠噠噠」,嘿!吳總也很配合喔!王俊郎手對著他時,吳總還大叫「啊啊!我中槍了,死啊!死啊!」最後你可以猜,其實也不用猜就知道是誰「死啊!」這是杜福明高中那段一直流汗苦練,也略顯苦悶的高中生涯中,最值得添一筆色彩的回憶。接著他的人生多了很多色彩,像印度片,雖然我很難想像也不太忍心看杜仔在電影中載歌載舞,但印度片中常出現人生因某事而轉彎,創造出很不可能的情節,儼然在杜福明身上發生,而且不止一次。杜仔是以游擊手的身份入選青棒國家隊,再以同樣位置加入人人稱羨的臺電棒球隊。但不久,不是電影編劇寫的,是真實世界出現的一支完整棒球隊,竟然因為一位捕手退休,另一位捕手曾智偵入伍當大頭兵去,而鬧捕手荒,然後沒有人逼,杜福明卻自告奮勇說可以到本壘板後面蹲著。這不是他第一次這麼做,之前,遠在小學四年級,大家湊在一塊打棒球但沒人願意去當捕手那個苦差事,杜福明說他可以,之後,加入統一獅首年球隊八連敗,隊中兩個捕手都掛了,為了止敗,杜仔再度說:「我來蹲。」鏡頭拉回臺電去當捕手那段,從游擊換到本壘後不是換一個手套那麼簡單,為了接好每一球讓投手有信心,起初那幾個月左手大姆指一直都在紅腫的狀態,但身為勵志片或熱血印度片男主角的杜福明很能忍,也很知道、知道如何去練,最終竟就這樣蹲穩了臺電捕手的位置。 職棒七年轉到興農牛的杜福明,也曾代班蹲捕過!(圖片來源:RunRunHu) 等等,我們所知道的杜福明不是投手嗎?不急,他的棒球故事很快地又轉彎了。1981年林家正的母校,出了不少棒球好手的亞利桑納州立大學棒球隊來臺灣訪問,當時棒協安排剛拿到秋季聯賽冠軍的臺電隊迎戰,本以為是會是場五五波的比賽,結果前六局結束就呈現九一波的內容,隊名叫臺電卻被老美電了十五分,在投手用盡的情況下,總教練林家祥走到杜福明面前說:「莫法度了,杜仔!你試看看吧!」如果是拍成電影,好希望是宏都拉斯來演當時苦瓜臉的林家祥。沒想到打鴨子上架的杜福明一試之下兩局才失一分。這看起來很猛,但現在的我們如果還原歷史現場,這當中還是有些「誤會」可能要釐清,守方的臺電隊真的沒有投手可用,找個人上去頂一下,是真的很想止血,而攻擊的美方則是看到對方野手都出來投,也不忍心再卯起來打,這有違江湖道義,所以是不是真的杜福明壓制了亞利桑納州大也不好說,但結果是好的,對臺電隊林總及杜福明是不同意義的,球隊找到了可用的投手,而杜仔也在投手丘上看到自己另一個可能,從本壘後走向前方的投手丘。如果每一次換角色都重複他有多認真練,讀者看了也會煩,即便電影也會成老梗。那怎麼辦?那就說故事吧!八零年代日本業餘球隊常在年底前來相對溫暖的臺灣友誼賽,某年山葉隊和臺電比賽時,投手丘上的是杜福明,這很讓日本人吃驚,這個人兩年前和他們對打時不還是捕手嗎?然後這個捕手變投手的人還是那場比賽最後拿下勝投的人。這個勝投紀錄的背後,亳無疑問的又是花時間苦練得來的。不過這是一部兩個小時長度的棒球電影,實在不適合拖太長講細節,所以我們跳接到84年奧運銅牌戰,臺韓大戰到十一局,雙方都僵持不下,中華隊的先發莊勝雄已力投至此不得不換了,在名將如雲的中華隊,總教練卻選擇了杜福明很令人意外,但他接下後援工作後投得無比地出色,三又三分之一局僅被韓國隊打了一支內野安打,中華隊最後以三比零擊敗韓國拿下銅牌,勝利投手的杜福明是大功臣之一。 雖然名氣沒有別人大,但實力卻受教練團肯定,是杜福明在奧運拿勝投的主因,
淘金娛樂城
而六年後中華職棒開幕戰杜福明代表統一獅先發,這一點在外人看來就相對合理了,因為當年不論是知名度或是球技,杜福明扛獅隊第一戰是沒話說,最後他拿下歷史性的一勝,杜福明是中華職棒首勝的投手,這是個永遠不會被打破的紀錄。 如果電影結束在此,那是多麼完美的結局,畫面可以再重複安平工業區跑步、晚上補球、更動守位不斷地練再練,大家坐在戲院中看完此幕拍拍手再離開。但真實人生不是你想停就能停的,你無法選擇哪一個點下個「THE END」的字幕,
娛樂城出金
更多更多的時候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」也不曾存在。杜福明棒球人生的後半場,又是另一番情節了,不是風平浪靜迎向陽光的那種。在離開統一之後他擔任過高中、大學棒球隊總教練、職棒投手教練,也短暫地被稱為「杜總」,2001年是臺灣大聯盟勇士隊的總教練,但不論哪一個階段都沒有太讓人印象深刻的成績,球隊沒有冠軍加持,也沒養出什麼厲害的選手,當你沒有好結果背書時,
娛樂城遊戲
人們就不會認為你肚子有多少東西(雖然他的肚子真的很大)、懂得多少棒球理論。就如同電影某些畫面,導演想表達的,觀眾能不能百分百接收,是個問號。在棒球場上不同位置都能做到最好的杜福明,卻沒有轉換到他帶領的選手身上,是杜福明的表達能力有問題?是個性使然?還是球員根本聽不懂也看不懂?儘管如此,我依然在不同場合、不同地方,寫成文字也好、當眾誇他也好,我都還是強調那句話,
街機遊戲
杜福明是我見過最聰明的投手,他知道如何解讀比賽、如何判斷打者優缺點,所以我至今依然覺得他是很強的,雖然這句話可能會被質疑,但該說的還是要說,就像眾人在閱讀文字愈發沒耐性,唯有影像能留些注意力的年代,我仍然相信文字是最美的,
DB電子老虎機
是可以完整傳達出最終情感的工具。 (圖片來源:截自youtube) 在這個系列文章中,我寫過和杜福明同世代的吳復連、郭泰源、趙士強等,還有年長一些的李來發,這些人的成長經歷都等同於臺灣棒球發展史,值得書寫於文字中,但唯獨只有杜福明他的棒球人生起伏,是充滿人味的,拍成電影一定很棒,即便獨立某個階段,就像現在年過六十的他,讓我想起了《人生決勝球》。這部電影前段是男主角克林伊斯威特上廁所尿尿很困難,接著是煎牛排都焦了自己還搞不清楚,嚴重的是開個車出門都會衝到車庫。這樣的人卻是個棒球球探?沒有人會去了解他過去有多厲害,卻只知道已老邁的他有多糟。我在杜仔未滿三十歲就認識他,什麼叫凍齡,杜福明才是真的是凍齡代表,三十幾年前我認識杜仔就長成現在這樣,他早就先老起來等了。雖然外表沒什麼改,但我不是很確定也不太敢問杜仔:「你現在是不是解小便困難、開車撞車庫、煎牛排燒焦?」但巧的是目前杜仔的工作就和電影男主角相同。
(圖片來源:截自電影《人生決勝球》預告片) 螢幕上的電影中段之後,那個生活上很困難的老球探卻能用自己的經驗,聽聲音去判斷擊球力道,揮擊的細小動作就能觀察出打者是不是能應付曲球,要不要用高順位選進職棒,這樣的內容及鋪陳是有意地修理了數據派當道的現今美國棒壇。但現實是不是如編劇、導演想像地那般美好?每個老球探都如此之神?是個大問號,也是如今杜福明要面對的。人生上半場,他可以做好自己每個角色,可能只靠著苦練就能站游擊、蹲捕手、投好球。但人生下半場有太多太多事需要別人配合一起努力,方有最美好的結果,這才是最大考驗。杜福明的棒球電影未完待續!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更多有溫度的棒球人物故事:《野球.人生:別無所「球」的追夢人》延伸閱讀:【曾文誠專欄】職棒教頭列傳 ─ 李來發 以身作則的士官長【曾文誠專欄】職棒教頭列傳 ─ 呂文生 這個男人教會我們的事!【曾文誠專欄】職棒教頭列傳 ─ 林仲秋 和冠軍絕緣的男人【曾文誠專欄】職棒教頭列傳 ─ 江仲豪 那熟悉又模糊的身影【曾文誠專欄】職棒教頭列傳 ─ 王俊郎 拉索達教我的事【曾文誠專欄】職棒教頭列傳 ─ 郭泰源 神與人之間的距離【曾文誠專欄】職棒教頭列傳 ─ 陳瑞振 時空錯置的棒球魂【曾文誠專欄】職棒教頭列傳 ─ 黃忠義 「別用自己的角度看選手」【曾文誠專欄】職棒教頭列傳 ─ 西服和球服間擺盪的人生 趙士強【曾文誠專欄】職棒教頭列傳 ─「大ㄟ」吳復連【曾文誠專欄】職棒教頭列傳 ─ 草總 謝長亨 【責任編輯:楊東遠】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?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-什麼都聊廢文區、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!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