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
娛樂城推薦ptt
所謂的抓放,又一次引起爭議。而為什麼會這樣,因為樂天目前唯一還有可能進入季後賽的方法,就是靠著中信兄弟上下半季通殺,才有機會靠著全年戰績,跟統一打季後挑戰賽。 從上上禮拜萬昭清臨時換下卡本特先發開始,就引起各方議論,到了上周末兩場補賽,曾豪駒六上六下的調度,更是讓輿論高漲。這些聲音多半是指責,比如「比賽就是要求勝,擺明就是要輸的比賽沒有運動家精神」或是「職棒可以搞抓放嗎?打成這樣太難看了」,更有不少人,把「抓放」跟「放水」相提並論。 但,「抓放」到底合不合理,是應該為而且可以為的手段?還是比賽無論如何,就該全力求勝呢?我們不如先從上禮拜的這兩場比賽看起,再到「抓放」的歷史,再來回答這兩個問題。 首先,雖然是所謂的「六上六下」,但是真正升上來而完全沒有任何一軍經驗的,只有林澤彬跟馬傑森,如果再加上星期天的先發莊昕諺,就是三個。當然他們不是主力,可是說真的,以樂天現在的狀況,你也很難說,到底是原本的主力比較強,還是現在這些被換上來的新秀比較強。影片來源:中華職棒CPBL 馬傑森取代的是林承飛,林承飛成績雖然好,但是林承飛其實才23歲,
娛樂城評價
今年也很明顯可能因為傷勢,或是因為疲勞,打擊方面出現各式各樣的狀況。林澤彬取代的則是郭嚴文,那郭嚴文不用說,今年很明顯因為過去三連霸的過勞,再加上去年還去打12強,又有年紀因素,今年徹底失速。 這樣的狀況下,你把馬傑森跟林澤彬換上來,你要說是抓放所以故意選這時候練兵可以。可是反過來想,樂天是最早被淘汰的,他就算真的練兵,那又如何?不選這種完全沒有壓力的消化試合練兵,更待何時? 而且站在樂天的立場想,就像前面說的,現在再讓林承飛跟郭嚴文上,賠掉的搞不好不只是現在,而是未來。其實這道理,就跟中信兄弟確定了上半季冠軍,
金旺娛樂城
還有確定全年第一後,不少人大聲疾呼要讓主力休息,是一樣的。影片來源:中華職棒CPBL 至於莊昕諺,原本他的先發位子是翁瑋均。那理由是,因為翁瑋均今年投球局數到了,所以提早關機。當然可以覺得這是藉口,不過去年下半季翁瑋均就有因為疲勞失速的情況,想想也挺合理。你可能會說還有王溢正,但是王溢正九月底就因為不明原因下二軍,推測可能跟之前的旋轉肌發炎有關,他畢竟也35歲了。而且以這兩人這季的狀況,說真的換他們來投,會差很多嗎? 所以這樣看來,當然結果上你可以說,樂天從一開始就不想贏,這樣才有機會進季後賽。但是如果認真思考,這些調度對一支「爭奪半季冠軍無望」的球隊來說,非常合理。反過來講,如果樂天真的每一場都上主力,然後最後輸得很淒慘的話,搞不好自家球迷也會覺得為什麼不練新人吧? 接著,來看看抓放的歷史。 其實先想一下,我們最常看見「抓放」兩個字的地方,
信用版推薦
就是在國際賽。每次國際賽還沒開打前,分組名單一出來,就會有各方意見開始算,哪支球隊比較強,哪支比較弱,所以如果要晉級,只要贏哪幾場就好,對某某隊可以放掉沒關係。讓人都很想問,所以那些對上「弱隊」的比賽,是確定贏了嗎?為什麼算盤可以打得這麼篤定? 最經典的例子可能是2003亞錦賽跟2004雅典奧運。2003亞錦賽第一場贏韓國以後,原本覺得地中海近在眼前,結果隔天對日本被松坂大輔完全壓制,投手也被血洗,最後0:9慘敗。那一年可能很多人只記得又是高志綱,忘記後面發生什麼 影片來源 最後一場對中國,為了「以防意外」,還推出張誌家,幸好他完投九局只失一分,讓CT 3:1贏球。還有傳說如果韓國對日本贏球,臺灣就會跟韓國戰績相同比得失分,為了避免這件事,甚至找人去拜託日本打敗南韓……,當然日本最後贏球了,臺灣也去了雅典。 結果隔年又發生一樣的事,但這次結果就沒那麼好了。對古巴輸球以後,就說沒關係沒關係,只要打贏義大利,就算輸給日本也沒關係,四強還是很穩,我們一定可以贏義大利。結果陽建福就因為疲勞被幹了一支,變成對日本一定要贏,對日本是差一點贏了沒有錯,不過還是沒有贏。最後就是只差那一場,然後就沒有進四強。 但這之後每次到國際賽,我們還是非常熱衷地討論抓放。比如去年預賽最後一場對日本,大家都在說,輸了沒關係,進到超級循環贏誰誰誰就好。有時候會想,我們跟人家差的一里路,或許就是這一里吧。 抱歉,不小心講太多了。下一個是近年最經典的抓放案例,也就是2017年的中信兄弟。中信兄弟在當時靠著連續輸給當時的Lamigo,再靠Lamigo擊敗統一封王,加上富邦確定墊底,因此得到季後挑戰賽資格。 那時候罵的說法,跟現在好像也差不多就是…… 影片來源:中華職棒CPBL 當時史耐德講了一段名言:「任何一種賽制,不能是對輸方有利,目前正處於職業生涯最奇怪的處境,聯盟必須找到解決之道,最好的方式就是由年度勝率1、2名的球隊爭冠。」現在被樂天的反對者奉為圭臬。 然而,這段話卻值得細細探討。既然賽制就是如此,你有張良計,我有過牆梯,如果合乎規則,為什麼不能這樣?如果不是用任何違反規則的手段,為什麼不行? 你說故意換上比較不好的打者,所以比較容易輸球,這樣違反運動家精神,也對不起買票進場的球迷。那現代棒球不流行人人全勤打滿整季,如果讓主力輪休,換上幾個都是二線球員,那這樣也是一樣的意思啊。可是球場上的球員一樣都是在全力求勝啊,如果不是這樣,上星期六的比賽就不會等到第八局樂天才兵敗如山倒了。而且真要說,天底下哪有必贏或是必輸的比賽? 這段話還有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,怎樣的賽制算是「輸家得利」?比如美國職棒,今年以前,就是各分區的第一名,還有外卡第一跟第二名可以打季後賽。每年都會有有幾支球隊,擺明就是來擺爛開坦搶狀元的,像是今年以前的馬林魚,或是大概十年前的太空人跟國民。他們贏球的時候,甚至會有球迷戲稱:「(在搶狀元的路上)又輸了一場。」去年國民的季後賽英雄,就是這麼坦來的 影片來源:MLB 中職也有類似的例子,去年原本還挾帶著2018年打進臺灣大賽氣勢的統一,結果一開季就碰上傷兵麻煩,多名主力報銷,直接就地趴下開始搶榜眼。中信兄弟也是,
ATG戰神賽特
2018年很明顯也是來坦的。 那這樣輸球輸到狀元,多輸幾年就可以屯大筆潛力新秀,犧牲幾年戰績換未來美好風光,已經幾乎是現在運動的顯學。這樣也是「輸家得利」的賽制,果我們允許輸球換狀元,那應該也要允許輸球換季後賽,都是想要輸球以換取自己球隊的利益,兩個其實沒什麼分別。 而且,你說要樂天用盡全力搶一個現在看起來沒有意義的全年第二,明年選秀順位還可能只有倒數第二,換作是其他三隊,大概也沒有人會願意的。而且,樂天到現在還能這樣搞抓放,其實問題也是在富邦上半季實在太慘,
娛樂城比較
樂天怎麼輸都很難掉到第四,所以才能這樣。另一方面,如果富邦之前多贏幾場,搞不好早就封王,現在誰還理樂天呢? 反過來說,其實富邦,也是這個賽制的得利者:上半季延長春訓,下半季開始爆發。只要這賽制一天不改,這些事情就依然會存在,或許明年多一隊之後,會有什麼改變吧。 封面圖源:截自CPBL TV 歡迎來我的粉專聊運動:一貫三畫天地人 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?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-什麼都聊廢文區、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! 更多中華職棒:中華職棒十年一覺 2010年代大事回顧夢迴吹角連營 中職場上的經典對決飛龍在天還是潛龍勿用:中職二軍2020球季回顧 個人與團隊成績之爭:棒球裡的「團隊精神」浴火重生的新人王:走過低潮再出發的傅于剛 解析上下半季制對中職的利弊得失by珍瓏策 ,